黑客对网络攻击的流程与手法(15类),如何防护
黑客的网络攻击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和描述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侦查与信息收集、扫描与漏洞发现、攻击与权限获取、维持与后门植入以及痕迹清除与隐匿等关键步骤。
黑客隐藏自己会使用代理服务器、VPN、Tor网络、匿名操作系统(Tails和whonix)、或社会工程学欺骗、诱导目标从事某些行为。匿名代表多层加密和多级代理。
01
—
一、网络攻击常见流程
-
开放源情报收集: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论坛等公开渠道获取目标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地址、手机号码等
-
被动信息收集:利用监听、嗅探等技术手段,获取目标的网络活动信息,如IP地址、开放端口、操作系统版本等
-
主动信息收集:通过漏洞扫描、端口扫描等技术手段,主动获取目标主机的漏洞情况和开放端口信息
-
网络扫描:使用工具如Nmap进行端口扫描、服务扫描等,以发现目标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弱点
-
漏洞扫描:利用漏洞扫描器(如OpenVAS、Nessus等)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扫描,识别已知的安全漏洞
-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黑客攻击,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漏洞利用:根据扫描阶段发现的漏洞,利用相应的漏洞利用工具或编写自定义的exploit代码,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以获取系统权限
-
密码破解:使用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技术手段,尝试破解目标系统的登录密码
-
社会工程学: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诱骗目标用户泄露敏感信息,如登录凭证、验证码等
-
后门植入:在目标系统中植入后门程序,如特洛伊木马、远程控制软件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重新进入系统
-
数据窃取:利用已获取的权限,窃取目标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如用户信息、财务记录等
-
横向移动:在目标网络中横向扩散,探测其他主机,以获取更多的敏感信息和权限
-
痕迹清除:删除访问日志、修改系统时间、干扰入侵检测系统等,以清除入侵痕迹,避免被发现
-
隐匿身份:使用代理服务器、VPN、伪造IP地址等技术手段,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攻击来源
-
反取证技术:采用数据隐藏、加密通信、混淆代码等技术,增加取证难度,防止被追踪和追责
02
—
二、网络攻击种类及防御方法
1.DoS 和 DDoS 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类似于 DoS 攻击,因为它同样试图耗尽系统的资源。DDoS 攻击由感染了恶意软件并被黑客控制的大量主机发起。DoS 攻击会使目标站点被非法请求淹没。
DoS 和 DDoS 攻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网络攻击,具体体现为:其他类型的网络攻击使黑客能够访问系统或提升他们当前拥有的访问权限,黑客可以直接通过这些类型的攻击获益;而 DoS 和 DDoS 网络攻击的目标只是中断目标服务的有效性。
-
网络带宽扩容与流量清洗,使用专业的DDoS防护服务或硬件设备 -
智能路由与负载均衡,将攻击流量导向黑洞或其他可以吸收攻击的地方 -
建立IP黑名单,阻断已知攻击源,优先保证白名单内的流量正常访问 -
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协议栈进行加固,修复已知漏洞,减少协议层攻击 -
部署IPS、IDS安全设备,实时监测与应急响应 -
建立应急预案,发生DDoS攻击时能快速启动防御机制
-
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 -
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防毒墙等安全设备提升安全性; -
谨慎点击邮件附件或URL链接; -
使用SSL工具检查网站安全性,避免访问未知或可疑网站; -
及时打补丁以修复漏洞,并遵循最佳网络安全实践; -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使用强密码、限制管理员权限等;
Top 10
-
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 -
系统定期更新应用程序和所有相关组件,及时安装安全补丁,遵循最小化权限原则 -
使用SSL/TLS证书对网站进行加密,对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敏感数据(如用户密码、数据库凭据等)进行加密处理 -
实施强密码策略,为敏感账户启用多因素认证,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
部署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
定期组织安全意识培训和模拟攻防演练 -
实施安全的编码标准,确保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遵循最佳安全实践 -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弱点并及时修复
-
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通过将用户输入作为参数传递给SQL语句,而不是直接拼接到SQL语句中,可以确保输入被正确转义,并且不会被解释为SQL代码的一部分 -
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确保它们符合预期的格式、类型和长度。拒绝或清理不符合规则的输入,特别是那些包含SQL注入特征的输入(如单引号、双引号、分号等) -
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通常内置了防止SQL注入的机制,通过自动处理数据查询和持久化,减少了直接编写SQL语句的需要 -
确保数据库连接或用户账户仅拥有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这限制了即使攻击者成功注入SQL代码,他们所能造成的损害范围 -
遵循安全编码规范,避免在代码中直接拼接用户输入和SQL语句。使用安全的函数或库来处理用户输入
-
对所有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数据类型、长度和格式。拒绝或清理不符合规范的输入,防止恶意代码被注入 -
对可能导致HTML或JavaScript代码执行的特殊字符(如<、>、&、"等)进行严格的过滤或转义处理 -
在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输出到HTML页面时,应使用HTML实体编码(如将<转换为<,将>转换为>等),以防止恶意脚本被浏览器解析和执行 -
对于用户输入中可能作为URL参数的部分,应进行URL编码,以防止攻击者利用URL进行XSS攻击 -
使用安全HTTP头部,设置HttpOnly和Secure标记的Cookie:将Cookie设置为HttpOnly属性,这样JavaScript就无法访问它,从而防止攻击者通过XSS攻击窃取Cookie
-
密码应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足够长(一般建议至少8位)。避免使用容易被猜到的信息作为密码,如生日、电话号码、常见单词等 -
在用户身份验证过程中,除了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外,还要求用户提供第二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证明信息,如手机验证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这可以大大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
设置账户登录尝试次数的限制,当连续多次登录失败时,账户将被锁定一段时间或需要进行额外的验证步骤。这可以防止暴力破解攻击 -
定期更换密码可以降低密码被盗用的风险。建议用户每隔一段时间(如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
7. 供应链攻击
-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员工了解供应链攻击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同时要求供应链伙伴也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
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查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他们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
在与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应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黑客窃取或篡改,确保供应链中的通信协议都采用了安全的标准和加密方法,如HTTPS、SSL/TLS等 -
实施最小特权原则,为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基本的工作权限,限制他们对敏感数据和系统的访问权限,以降低供应链被攻击的风险
-
限制员工的敏感系统访问权限,仅允许在工作上有需要的员工访问敏感系统 -
对需要访问敏感系统的人使用多重身份验证,即,要求他们至少提供自己知道的一件事以及拥有的一件东西,才能访问敏感系统。例如,用户可能必须输入密码并插入 USB 设备。在其他配置中,访问号码在用户需要登录的手持设备上生成。只有密码和号码都正确时,用户才能访问安全区域。 -
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岗位,企业应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员工在离职或转岗时需承担的保密责任 -
部署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员工的网络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同时,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对关键操作进行记录和分析 -
对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
-
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确保通信内容在传输过程中被加密。这样,即使攻击者截获了数据,也难以解密,从而保护通信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在网页浏览等场景中,使用HTTPS代替HTTP,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和完整性校验 -
在建立加密连接时,客户端应验证服务器的证书和域名,确保连接的是正确的服务器,而不是攻击者伪造的服务器。这可以通过检查证书颁发机构(CA)的签名、证书的有效期、证书的域名等信息来实现
-
网络钓鱼防御需要综合考虑用户、技术、管理和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用户警惕性、加强技术防护、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钓鱼攻击的风险和危害,重点:仔细检查电子邮件所有字段的详细信息,并确保用户不会点击任何无法验证其目标合法的链接。
-
企业应优先考虑使用知名且信誉良好的DNS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商通常拥有强大的安全防护机制和快速的响应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抵御潜在的DNS欺骗攻击,也可以考虑部署本地的DNS服务器,以减少对外部DNS服务的依赖,提高DNS解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DNSSEC是一种为DNS提供数据完整性和来源认证的安全机制。通过启用DNSSEC,可以对DNS查询结果进行加密签名和验证,确保用户接收到的DNS信息未被篡改 -
DNS over HTTPS(DoH)或DNS over TLS(DoT):使用这些加密技术来加密DNS请求和响应,可以防止中间人攻击,进一步提升DNS通信的安全性
-
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外,增加额外的认证因素,如手机验证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提高身份认证的复杂性和安全性 -
要求用户设置复杂且难以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同时,系统应提供密码强度检测功能,确保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
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数据和服务,避免权限滥用 -
使用安全的会话管理机制,如HTTPS协议,确保用户会话的安全性。同时,限制会话持续时间,并在会话结束后及时清理会话信息
-
用户应确保在计算机上运行最新的软件,包括在上网时可能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 Adobe Acrobat 和 Flash。此外,您可以使用网页过滤软件,这种软件能够在用户访问网站之前检测网站是否安全
-
确保设备具有强大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如使用强密码、多因素认证等 -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得到及时更新 -
定期更新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固件,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
禁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和协议,如HTTP、SNMP等,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
使用IPSec、TLS等加密协议对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
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网络攻击整体防护思路
明确安全威胁和风险评估
-
收集安全威胁信息: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参考专业报告、与其他组织交流等方式,了解当前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
-
进行风险评估: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最重要的安全资产和可能的威胁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
使用安全设备和技术
-
部署安全设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IPS),Web应用防火墙,端点检测和响应,数据防泄漏,态势感知,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防护设备
-
安全扫描工具:定期使用安全扫描工具检查网络系统的漏洞,并及时修补
-
SSL/TLS加密:对敏感数据传输进行SSL/TLS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强化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
-
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度高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多因素认证:实施多因素认证机制,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
访问权限控制:限制对敏感数据和操作的访问权限,只给予必要的权限
加强代码安全
-
安全编程:使用安全的编程语言和框架,编写安全的代码
-
代码审计:定期对代码库进行审计,查找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
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输入验证和过滤,防止跨站脚本攻击(XSS)和SQL注入等攻击
实施数据保护和备份
-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采用3-2-1备份规则,即3份副本、2种介质、1份异地存储
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用户教育:教育用户如何保护自己的账户和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建立应急响应体系
-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责任
-
进行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测试和验证应急响应计划的有效性
-
持续监测和改进:建立持续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并持续改进整个防护体系
采用安全最佳实践
-
更新和修补: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及时修补已知漏洞
-
安全配置: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
日志记录和监控:启用日志记录和监控功能,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追踪和调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绿茶加糖-郭保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guobaosheng.com/computer/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