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成药是生脉饮的升级版
说到生脉饮,绕不过的四个字就是“气阴两虚”。
今天介绍的这个中成药,就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遣方用药,能补气润肺,止咳化痰,名字叫健肺丸,直接瞄准的就是我们的娇脏。
健肺丸:法半夏、陈皮、红参、茯苓、芥子、瓜蒌子、紫苏子、苦杏仁、川贝母、百合、麦冬、紫苏叶、枳壳、青皮、桑白皮、白术、天冬、五味子、甘草。
虽然秋天对应的五脏是肺,可肺却不怎么秋燥,肺喜润,秋天禀肃杀之金气,所以这个时候要顾护好肺脏,不然肺脏受邪气所伤,就会出现咳嗽咯痰,干咳是阴分不足,咳嗽无力是肺气虚,如果只是单纯的气阴两虚,生脉饮还是够力的,偏偏又夹有痰多的问题,那生脉饮就要升级一下,才好对症。
生脉饮的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不难发现,三味药都是偏于补益的。人参补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敛肺止咳、止汗。这三味药也是把益气养阴的格局定下来。
这样还不够。显然从干咳层面的角度来说,燥邪是要处理的。天冬、百合的加入使得滋阴的力量加强了。滋阴是补给身体里面需要的津液。阴能制火,也能润燥。
因为燥热往往是同时并存的,燥热灼伤津液才会化生痰饮,继而贮存在肺里头,又因为气虚不能排痰,所以堵在肺里头特别难受。这个时候还需要一些清热的药,枇杷叶、桑白皮、川贝母、瓜蒌子,这四味药主要进到肺里头。
枇杷叶药性比较寒凉,可以清肺热的同时,降十二经之逆气,咳嗽也就是肺气上逆,而且蜜炙过的枇杷叶,润肺效果更好。
桑白皮味甘寒,入肺经泻肺火。川贝母,可以清肺热、润肺燥,还能散结,把结聚在一起的火给散掉,这样肺就不会受燥热所困。
瓜蒌子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加上以后,那些老是咳吐不干净的痰就能咳出来。瓜蒌子的作用就好像那些洗碗洗不干净的油垢,加上一些洗洁精,油垢马上就下来一样。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想治好咳嗽,除了管好肺,还要管好脾。脾是生痰湿的根源所在。这里要用另外一个思路,脾要健运,才能运化水湿。这里用了两个经典的方子,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这两个方子都是祛痰名方。
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的二陈汤可以燥湿化痰,阴虚还燥湿,要知道这里燥的湿是痰湿,不是津液,把废水处理掉,活水才能顺利进入。
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三子养亲汤可以降气化痰,但这里没有用莱菔子,而是用了苦杏仁,看中的就是苦杏仁也有润的效果。
最后三味药是行气药,紫苏叶、枳壳、青皮。除了能让补进去的气阴更好地运转,也能把多余的痰湿更快地排出体外。紫苏叶能宽中除胀气,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青皮善于疏肝破气。
相比于生脉饮,健肺丸在肺气肺阴虚引起的干咳痰多方面,更有针对性,同时加强了养阴清热,理气化痰的功效。再次强调这个药有补气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咳嗽、痰粘或气急干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绿茶加糖-郭保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guobaosheng.com/zhiyeyaoshi/2024/0912/167.html
- 上一篇:湿疹的10种联合用药
- 下一篇:带状疱疹的11种中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