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形态,茶叶的外形、紧实、大小、光泽,是第一印象。
茶汤入口前,还要看那一抹清澈明亮,是否如玉般晶莹,透彻无浑浊。
细细嗅闻茶叶出水后散发的香气,辨别出其中的清幽或浓郁,是醇厚还是新鲜,又或者略显陈旧。
不同的温度,香气的表现力各异,而最佳闻香温度在45度到55度之间,这时的香气最为圆满。
舌尖品茶时,汤水的浓淡、涩甜、醇滑皆在一瞬间被感知,舌的各部位各司其职:
甜味停留在舌尖,鲜爽则留在舌中,而苦味直击舌根,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难逃味蕾的敏锐。
首先是两颊溢出一丝津液,这是茶的魅力开始展现的信号。
轻轻一抿,是否唾液在两颊间慢慢涌出?好的茶往往能刺激口腔微微收缩,带来微涩之后的回甘。
然而,不是所有的涩都能生津,有些茶只留下干涩感,那并非好茶所为。
其次是舌面的生津,茶汤滑过口腔,柔和顺滑,唾液开始缓缓分泌,舌尖、舌中开始被津液轻轻覆盖。
细品之下,舌底更有涌泉般的体验,似有微小的泡沫徐徐升起。这种生津的过程是绵长的,往往需要片刻方能察觉。
当初入口时的些许苦涩,在咽下之后悄悄转化为回甘,仿佛一阵甘露自舌根漫上,直至喉咙深处。
回甘的持久性,常被认为是评判茶质的重要标准,而这种反转的滋味,不仅让人愉悦,更让人对茶品的品质肃然起敬。
喉咙中那抹余韵,若能带来持久的润泽感,仿佛喉间如溪水般清澈流动,这便是“喉韵”。
好茶不仅满足了口腔,更能渗透至喉咙深处,甚至让胃部暖意升腾,给全身带来一股温润的舒适感。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茶客,这种深至喉胃的感受是评定好茶的精髓,往往一杯下肚后,他们会感叹:“这茶,走到胃里了。”
在一些人看来,茶有“三气”:其一为“地气”,这源于茶的出身。
无论是高山云雾,还是江南平原,茶所在的土地赋予它独特的风土特质。
其二是“茶气”,这指的是茶本身蕴含的能量,真正好茶,入口后会激发身体的自然反应,如微微发热、毛孔张开等身体反馈。
其三为“人气”,茶在人群中流传的口碑与受欢迎的程度,也构成了对茶品的另一种评价维度。
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对茶的感受也会因“人气”而有所不同。
品一杯好茶,不必追随他人的意见,只需留心身体给出的细微线索,听其反馈,便能揭示出一杯茶的真正好坏。